寧夏方和圓律師事務所黨支部被評為2021年銀川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在這里,黨員如何發揮先鋒作用?業務開展中,方和圓律師事務所如何執業為民?
先鋒帶動:老黨員李偉的免費“交通門診”
今年68歲的李偉,黨齡已有21年。他是寧夏方和圓律師事務所的律師,2012年退居二線后,他就義務加入到事務所與興慶區司法局共同籌建的興慶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人民調解委員會。在這里他要對各種糾紛“問診把脈”,找準“藥方”,化解糾紛。“對于申請人索賠金額過高的情況,耐心解釋法條,告知其索賠要有法律依據和證據,不可漫天要價。同時,引導雙方為彼此生活境況考慮。干這活就需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贏得雙方信任后因勢利導。”李偉說道。
群眾利益無小事,幾千元的賠款爭議,有可能引發大的矛盾。作為黨員,他總是用最大的耐心去傾聽雙方訴求。9年間,他調解過數千起交通糾紛案件,調解成功率在90%以上。
李偉律師熱心服務群眾的事跡多次在寧夏方和圓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會議上被當作典型事跡講述。在他的影響下,目前所里46名黨員都積極參與到交通糾紛調解、公益普法等活動中,惠及數萬名群眾。
奉獻社會:開展法律援助 服務弱勢群體
“袁律師一分錢沒收,就幫我追回了16萬多元的工傷賠款。這真是幫了我們全家的大忙了!沒有他,真不知道咋辦!”市民王阿會激動地對記者說。今年37歲的王阿會原來是一名女工,2018年11月工作時遭遇嚴重車禍,當時她嚴重昏迷,顱內出血、脾破裂、全身多處骨折。突如其來的車禍和9萬多元的手術費,讓王阿會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變得更為困窘,然而讓她和家人更無助的是公司的搪塞。“公司說可以賠款,但要先辦理辭職。我也不懂法又著急用錢,就和公司簽訂了工商傷殘賠償調解協議書,達成56500元的賠償約定。”雙方2019年5月簽訂的這份協議讓阿王會陷入更為被動的境地。公司并沒有如期給予相應賠款,此時王阿會又已與公司解除勞務關系,這讓她的索賠之路陷入被動。
就在她痛楚無助時,在朋友建議下她找到了在西夏區法律援助中心開展公益法律援助服務的寧夏方和圓律師事務所律師袁浪。“接手這個案件時,首先明確原有協議合同存在顯失公平和重大誤解。同時,明確公司在賠償金額方面與國家相應規定金額差距過大。”袁浪說道。經過袁律師研讀法條并重新幫助王阿會進行工傷鑒定,確定王阿會為工傷七級,最終核定16余萬元工傷賠償額。為盡快找到證據,袁浪加班加點從王阿會與公司的100多小時電話錄音中尋找證據。最終,他成功幫助王阿會追回工傷賠款。該案例也入選司法部2021年優秀法律援助案例。從事法律援助幾年間,袁浪幫助過近百名群眾。
“我是主動向所里申請開展法律援助服務的,作為黨員要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對于弱勢群體來說,他們受限于自身經濟條件、文化水平等,在遭遇糾紛時維權困難。通過法律保障他們的正當權益就是最好的普法。”袁浪說。
“常態化開展法律援助服務是所里的老傳統,我所50%以上的黨員開展法律援助服務在7年以上。”寧夏方和圓律師事務所黨支部副書記徐寶介紹道。據介紹,自律所1985年成立以來,就堅持“黨建立所”,以“黨建+法律+公益”的執業為民理念服務群眾,律師積極開展法律援助、信訪案件調解等公益法律服務活動。 記者 魏羅妮 楊韶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