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志輝源石酒莊的葡萄園,一片春耕的忙碌景象。再過一個月,沉睡在泥土中的葡萄藤就將從冬眠中被“喚醒”,在這之前,為了保證葡萄藤的營養充足,開溝施肥必不可少,這一部分工作在志輝源石酒莊已經實現了機械化,除此之外,酒莊還引進夏剪機、冬剪機、割草機等新裝備,形成了釀酒葡萄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基本實現了葡萄生產過程的機械自動化。
據了解,早在三年前,志輝源石酒莊被評為“自治區賀蘭山東麓葡萄種植釀造科技示范展示區”,期間通過葡萄栽培釀造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的引進、研發和示范推廣,讓酒莊成為推動賀蘭山東麓產區葡萄產業與國內先進水平接軌、提升產品競爭力的示范樣板。同時,酒莊還開啟了智能化水肥管理,這種方式較傳統灌溉方式節水20%,節肥30%,畝節本增效300元。展示區核心示范面積2000畝,輻射推廣面積累計達5萬余畝。
同樣在產區水上做文章的,還有寧夏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天津科技大學三家單位共同申請的“寧夏酒莊葡萄酒清潔生產及廢水廢物管控(防控)研究”項目。針對寧夏酒莊葡萄酒清潔生產和酒莊廢水廢物管控的問題,項目在觀蘭酒莊建立了一套采用內外雙循環-氧化槽技術處理中小型酒莊廢水的示范工程。記者在現場看到,酒廠廢水經過該系統的調節池、凈化槽和人工濕地的處理,即可外排,項目為葡萄酒廢水處理提供了一種新的示范工藝。
新技術的應用,進一步促進葡萄酒生產提質增效,為賀蘭山東麓產區新建酒莊提供了科技示范,也對產業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土地重度鹽堿、干旱區水資源利用率低下,一直是產區所面臨關鍵問題。近年來寧夏大學、寧夏農林科學院、寧夏水利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在寧夏開展了“基于根域限制的葡萄與枸杞節水節肥省力高效栽培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采用物理隔離和局部土壤改良等技術,通過溝槽式、壟式、控根器三種方式篩選出節水、規避鹽堿危害的栽培模式,構建了葡萄省力節本的架勢和樹形,篩選出抗鹽堿、抗旱寒的葡萄砧木和優良鮮食葡萄新品種,并研發了水肥一體化智能施肥機,為重度鹽堿地、旱地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解決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作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核心地帶’,近年來,銀川圍繞釀酒葡萄抗寒旱優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本土發酵微生物挖掘、葡萄酒工藝與產品的優化與創新、智能化管理等開展了不少研究內容,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下一步,中心將繼續積極配合項目組做好成果示范推廣工作,希望通過成果的落地和轉化,降低企業生產和管理成本,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讓銀川葡萄酒‘飄香世界’。”銀川市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閆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