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黃河岸邊,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溫棚里、瓜田中、鮮花間,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灑下了喜悅的汗水。從單一農業到發展多樣化特色產業,從落后村貌到建設美麗鄉村,從陳規陋習到推進移風易俗,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正在興慶區徐徐展開。
產業更興旺 農民更富裕
在興慶區月牙湖鄉濱河家園二村的花卉大棚里,一株株菊花長勢正旺、生機盎然,這里的主人冶武奎正在給花掐頂,他親眼見證了十年來月牙湖鄉的華麗變身。
十年前,冶武奎一家從固原彭陽搬遷到月牙湖鄉濱河家園二村。“那時的月牙湖鄉就是一片荒漠,什么都沒有。”冶武奎告訴記者,后來有企業過來考察,看上了這里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的自然條件,要開展規模化花卉種植,他就想跟著一起干,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從學徒工到銷售主管,十年時間,他不僅自己脫貧致富,還建立了馨宇花卉農業合作社,帶動了周邊40戶貧困村民一同致富。
“十年來,我們的生活不僅越過越幸福,月牙湖鄉也越變越好,路修好了、產業壯大了、旅游業發展起來了,來鄉里的人絡繹不絕。”冶武奎一邊說著,一邊露出笑容。
十年來,興慶區始終堅持將特色產業優勢做足、特色做亮、品牌做強作為重點工作,積極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路徑,精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做大優勢產業,拓寬增收渠道,深挖增收潛力,培育增收動能,讓農民的“錢袋子”更鼓、幸福感更足。今年上半年,興慶區農村居民收入為7678.1元,同比增長7%,增幅位居銀川市第一。
鄉村換新顏 生活展新貌
門庭院落,寬敞明亮;大街小巷,干凈整潔;農家小院,笑聲不斷……從“臟亂差”到“高顏值”,美麗嬗變的背后,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興慶區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付出。
走進興慶區掌政鎮堿富橋村7隊村民馬彥軍家中,門口“最美庭院”的標牌格外醒目,放眼整個庭院,菜地、花草布局有序,農具、物品擺放整齊,眼前的一切都讓人賞心悅目。
馬彥軍告訴記者,他在這里居住54年,近十年是他覺得農村人居環境變化最大的十年。“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垃圾、雜物隨處可見,現在,經過村鎮干部多次勸說,大家都開始主動收拾起自家的門前屋后,走到哪都干凈整潔。”馬彥軍說。
在收拾自家庭院的同時,馬彥軍還發現了一個商機。他把院里空閑的幾間屋子利用起來開了個小型農家樂。院子環境優美,加上農家菜也很受歡迎,所以生意特別好,客人多的時候每天毛利潤可達上千元。
2021年,興慶區又翻建危房100戶,改造抗震宜居農房1028戶。建設農村公路12.8公里,路燈亮燈率98%以上;完成衛生廁所改造和公廁建設210座,改造污水管網2公里;打造整治示范村7個,司家橋村華麗蝶變,農村人居環境基本實現有“里”有“面”。
十年來,興慶區以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逐步實現由局部美到整體美的轉變,重點清理整治新京藏、興慶路、北京路、掌茂路沿線兩側土墻、土棚、土房,圍繞新京藏高速沿線春林村等5個村實施環境整治,同時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深化街巷長制、積分制、志愿服務等制度的落實,充分激發村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文明新風沐鄉野 移風易俗入人心
“他們兩口子,對我就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真是遠親不如近鄰啊!”在興慶區大新鎮獨居老人朱璋珠的眼中,閆樹本、李巧云夫妻是無可挑剔的好鄰居。
從2009年開始,閆樹本、李巧云夫妻二人就成了朱璋珠家的“常客”。采購物品、清洗被褥、繳納水電費等等,他們都是隨叫隨到,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朱璋珠老人。“老人年齡大了,子女又不在身邊,我們就幫著照顧,都是鄰居,也都方便。”李巧云說。
10余年來,夫妻二人用自身的行動踐行著鄰里互助的新風尚,也帶動了身邊更多的志愿者投身到互助養老中,在他們的影響下,文明禮讓、孝老愛親在大新鎮蔚然成風。
在興慶區通貴鄉通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道德紅黃藍榜”上,紅榜張貼著孝敬父母、勤儉持家、團結鄰里等先進典型,對違反紅榜提倡內容的人或事則在黃榜上公示,督促其改正不良行為。
近年來,通西村利用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平臺,組織志愿者用村廣播、微信群、宣傳標語、走訪入戶、“道德紅黃藍榜”等多種形式宣傳移風易俗,弘揚新人新事新風尚,揭示落后陋習、鋪張浪費等反面典型。同時,通過開展“最美家庭”“星級文明示范戶”“好媳婦、好婆婆”等系列評選活動,挖掘培育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道德模范,引導大家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弘揚孝道文化。
十年來,興慶區結合各村實際,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充分利用公開欄、大喇叭、文化墻等,廣泛宣傳移風易俗新風尚、好做法、好經驗,讓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簡辦成為村民的廣泛共識,培塑家風正、村風淳、鄉村美的良好社會風尚,讓鄉風文明綻放出新活力。
鄉村滄桑巨變,振興正當其時。
十年時光,興慶區歷經“吊莊移民”工程、“十二五”生態移民、“十三五”勞務移民安置任務、脫貧攻堅偉大戰役,圍繞產業發展不斷做優都市精品農業,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布局優質果蔬、花卉種植基地和奶牛數字化精養基地,構建“田間-餐桌”“牧場-餐桌”農產品銷售新模式,提升“興慶果蔬”“興慶花卉”“興慶鮮奶”等品牌效益,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下一步,興慶區將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夯基礎、補短板、謀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穩妥推進大新“鎮改街”,打造月牙湖“致富提升示范鄉”、通貴“田園風情小鎮”、掌政“文旅融合小鎮”,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記者 王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