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記者在寧夏銀川市賀蘭縣習崗鎮建鑫養殖場的牛場里,看到一排排標準化圈舍整齊有序地排列,一群群膘肥體壯的牛兒低著頭啃嚼干草料,時而發出哞哞的歡叫聲。
今年62歲的王天財每天一邊清掃牛舍過道,一邊關注手機里活體牛肉市場行情的變化。2016年,王天財開辦了建鑫養殖場,規模從最初的十幾頭牛發展到存欄670頭,成為賀蘭縣肉牛產業的規模養殖典范。牛肉價格最高的那幾年,王天財勸在政府上班的兒子跟自己一起干,兒子沒答應,但在林業部門工作的他,把“應當給自家牛建個草場”的好建議“灌”到了父親王天財的耳朵里,如今800多畝自有草場讓父親的養殖事業抵御住了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以前青貯飼料每噸400塊錢,去年漲到700塊錢,讓很多養殖戶都犯了愁。”王天財說,面對養殖戶的虧損情況,賀蘭縣政府不僅給予飼料補貼,還找專家完善糞污利用種草還田技術,又幫助搞玉米芯發酵技術制取飼料,給了養殖戶發展的希望。
據賀蘭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站站長祁燕蓉介紹,農民每年都會種植大量的玉米,為了節省空間,很多人就會將玉米脫粒包裝起來,如此一來玉米粒和玉米芯就分開了,大多數的農民都會將玉米芯當柴燒掉,其實把玉米芯加工成粉末加入飼料中,不僅牲畜愛吃,飼料成本也下降了。
“面對市場行情變化,我們始終積極想辦法,不僅要幫助規模養殖戶節約成本,還要幫助散戶健康發展。”祁燕蓉說,今年上半年,賀蘭縣農業農村局依托自治區肉牛產業技術服務團隊,組織技術人員為養殖戶開展技術服務,推廣應用肉牛品種改良、肉牛育肥、優質犢牛培育、全混合日糧(TMR)飼喂、全株玉米青貯、秸稈飼料加工調制等關鍵技術。通過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全縣肉牛生產水平和效益顯著提升。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在賀蘭縣,肉牛養殖以散戶養殖為主,抵抗風險能力較差。為改變這一現狀,加快賀蘭縣畜牧業轉型升級,今年8月,在賀蘭縣農業農村局牽頭下,寧夏農墾牛世界健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賀蘭縣洪廣鎮暖泉農場揭牌。
截至2021年底,賀蘭全縣肉牛飼養量達到4.6萬頭,存欄2.0萬頭,存欄較五年前增長了69.5%;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積3萬畝,一年生越冬型小黑麥0.27萬畝,飼用燕麥0.28萬畝,種植青貯玉米9萬畝,已逐步形成與草畜產業相配套的飼草供應能力。同時,依托自治區畜牧良種補貼項目,引進國內優質肉牛凍精改良本地肉牛,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良種繁育技術推廣體系,并憑借縣域內飼草料資源優勢,以南梁臺子鐵東村、鐵西村2個肉牛養殖示范村為重點,推行“家家種草、戶戶養牛、自繁自育、適度規模”的生產經營方式,優化種養結構,擴大養殖規模。
好政策為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切實可靠的保障。“未來我們還要在延伸產業鏈、促進養殖戶增收上下功夫,研究怎么進一步把養殖戶的利益建在產業鏈上,拓寬銷售渠道,讓肉牛產業成為賀蘭響當當的名片之一。”祁燕蓉充滿希望地說。 (記者 李佩珊 通訊員 李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