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工人們戴著口罩分頭施工,載滿材料的運輸車輛來回穿梭,金屬碰撞聲和調度聲此起彼伏……這是記者在興慶區東南部再生水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現場看到的一幕。“這段時間,我們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閉環施工,各項建設任務有序實施。”項目負責人譚樺玉說。
連日來,興慶區只爭朝夕、真抓實干,掀起項目建設熱潮,今年興慶區共實施兩個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讓更多群眾共享治理成果。興慶區東南部再生水綜合利用項目位于趙家湖生態公園,項目分為引水工程、濕地處理工程、排水工程,總施工面積345畝,預計明年10月建成。在掌政鎮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前提下,通過項目的實施,使人工濕地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標達到地表水IV類的目標,有效削減永二干溝排入黃河的污染物總量,同時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再生水資源利用率。另一邊的興慶區入黃排水溝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也在忙碌建設中,工人們于9月22日進場施工,預計明年7月底完工。
據了解,永二干溝、銀東干溝和二二支溝均為黃河左岸的支流,作為銀川市東郊的3條主要排水溝,接納的水體主要為周邊38.6萬畝農田的退水,可現狀水質無法穩定達標,直接影響黃河的水環境質量。項目總占地面積580畝,總治理長度23公里,其中永二干溝治理長度10公里,銀東干溝治理長度8.7公里,二二支溝治理長度4.3公里。建設包括岸坡生態修復工程、基質凈化工程、生態護坡工程、植草磚鋪設工程及植物種植工程等,將星羅棋布、源遠流長的水溝水渠改造成生態溝渠,對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保護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發揮著積極作用,同時也促進了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的協調發展,增加沿岸群眾的收入,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據興慶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水資源中心主任朱克勇介紹,為保障工程質量和進度, 興慶區引入第三方公司全過程管理,對每個時間節點和工藝進行監督,并成立協調小組,定期開展工程進度調度會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問題。此外每個施工場地安排專人巡邏,定期針對項目施工環境、生活環境進行消毒消殺,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筑牢工地安全防線。 (記者 肖夢琪 實習生 蘆雪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