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李玉蘭,女,中共黨員,海原縣第七小學副校長。從教20多年來,她用初心抒寫責任,用責任詮釋擔當,用執著的追求感動著學生、感染著家長、感悟著人生。在學生眼里,她是可親可敬的“好媽媽”;在家長眼里,她是經驗豐富的好老師,先后榮獲全區最美鄉村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感言:教育是一方充滿希望的田野,老師最重要的是啟蒙學生心智,點點滴滴教會孩子們學習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教師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課件設計中,白板要占畫面三分之二,錄課鏡頭里老師占畫面三分之一。”基礎教育精品網課遴選在即,10月9日,剛從醫院看病回來的李玉蘭,便“無縫銜接”投入工作,協調指導網課設計,“一堂優質網課,對學生和老師的影響都很大,一定要精心準備。”
李玉蘭喜歡往學生堆里扎,問問孩子們學習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困難。“干教育這么多年,習慣了,一會兒看不到學生感覺心里空落落的。”李玉蘭說。
看似文弱的李玉蘭,在同事眼中是個名副其實的“拼命三郎”。她有耳鳴癥,為此今年4次去醫院看病,醫生的診斷都一致:加班、熬夜、疲勞引起的。有一年,她帶畢業班,醫院檢查發現她身患子宮肌瘤等疾病,醫生建議她立即做手術。但她知道,這批孩子眼看就要畢業了,正是最關鍵的時期,而做手術不是三兩天就能康復的。如果請病假,換老師代課,孩子們還得有個適應期……
“孩子們前程是大事。”李玉蘭拒絕了醫生的建議,把手術推后。剛送走了畢業班,她又從一年級開始帶班。一投身工作,李玉蘭就忘了病痛,忘了自己還在康復期。有同事對此不解,她回應:“我熱愛教師這個職業,愿意奉獻畢生的精力。”
李玉蘭用摯愛和溫暖,把孩子的心照得亮亮堂堂。海原縣第七小學位于南華山腳下,有1000多名學生,大多是山區移民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李玉蘭善于用母親般的關愛,呵護孩子們孤獨的心。女生小李的父母遠赴外地打工,隨奶奶一起生活,患有白化病的她從小性格內向,與同學幾乎不交流。李玉蘭經常與小李聊天、談心,幫她買學習用品,課間陪她玩。在她的引導下,漸漸地,這個原本膽小的女生,變成了熱情大方愛笑的學生。
一所好的學校,會提升學生的幸福感,也讓教師找到精神依戀,能讓師生在人生旅途中駐足回望時充滿感激。近年來,身為副校長,李玉蘭協助校長努力為師生搭建成長、成才、進步的平臺。為山區的孩子們健全和完善學校智慧教室、科學實驗室、綜合實踐活動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等功能齊全的特色活動平臺,營造好的學習氛圍。“我會始終如一,用愛為學生撐起一片天。”李玉蘭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