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ow86i"></nav>
  • <nav id="ow86i"></nav><menu id="ow86i"></menu>
    <menu id="ow86i"></menu>
    <menu id="ow86i"></menu>
  •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財經首頁 > 寧夏人物
    張偉中:“枸杞大王”的技藝傳承
    時間:2021-10-18  來源:寧夏日報
      檔案:張偉中,男,中寧縣舟塔鄉上橋村村民。2015年,被評為中衛市“勞動模范”,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技藝傳承人。2021年,被評為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
      感言:作為一名枸杞栽培、修剪方面的“土專家”,能夠幫助更多種植戶科學種植枸杞增收致富,是我努力的方向。
      10月15日,記者見到“枸杞大王”張偉中時,他正在自家的枸杞試驗田內采摘枸杞秋果。
      “這3畝地種了8個枸杞品種,都是用來做栽培和修剪試驗用的,每個品種的修剪方法都不一樣。”張偉中說。
      在張偉中家中客廳的正墻上,有一張老照片。張偉中指著老照片說:“上面剪枝的是我父親張佐漢,老百姓都稱他是‘枸杞神’。”
      張偉中自小就跟隨父親學習枸杞修剪、栽培的獨特技術,同時也繼承了父親艱苦樸素、善良淳樸的品行。
      據張偉中講,一次偶然機會,父親張佐漢發現了“大麻葉”枸杞品種,也就是現在普遍種植的中寧枸杞的母本。這種枸杞籽少粒大,肉多色紅,果實似珍珠,是枸杞中的“挑俏貨”。父親張佐漢選育出了枸杞新品種,還創造出了修剪枸杞的“張氏剪枝法”。
      他將父輩留下“大麻葉”枸杞品種發展推廣,迅速在中寧及周邊縣市大面積種植。目前,市場流行的寧杞5號、7號均是以“大麻葉”枸杞品種為母本進行的改良推廣。
      張偉中繼承和發展了“張氏剪枝法”,每有新品種,他就在自家地里搞試驗,鉆研新的枸杞剪枝技術。如今,張偉中被當地村民譽為“枸杞大王”,小兒子也繼承了張偉中的衣缽。每當說起枸杞,張偉中言語中總是自豪不已,枸杞膏、枸杞酒以及枸杞的培育、修剪,說起來便停不下。
      作為一名技術能人,張偉中多次榮獲區市縣枸杞栽植、修剪技術獎項,被評為自治區級、市級非物質文化技藝傳承人,是“自治區農村實用人才”,2014年他受邀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獲得“優秀傳承人展示獎”。
      張偉中從不吝嗇自己的枸杞修剪、培育技藝,不論是周邊群眾還是科研人員,有人向他請教,他都會悉心教授,受他影響而發家致富的枸杞大戶已不計其數。“每年一到種植季節,四鄰八鄉請我去指導技術,還有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地的技術人員和種植戶。”張偉中說。
      張偉中曾有過10年的村干部任職經歷,擔任過7年村黨支部書記。其間,他鼓勵周圍群眾種植枸杞,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周邊幾個村的枸杞種植戶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后來,張偉中和其他幾位枸杞修剪能手成立了枸杞修剪隊,在枸杞修剪季節,給縣內枸杞種植戶修剪枸杞,帶動群眾務工增收。
      75歲的張偉中身體硬朗,每到枸杞結果季節,他和妻子總是到自家枸杞地里采摘。作為村上的老黨員、枸杞栽植能人,張偉中還在發揮余熱,不遺余力地傳播枸杞文化和枸杞栽培修剪技藝。
      “現在枸杞栽培和修剪方面的人才青黃不接,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項技藝傳承得更好,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張偉中說。
    編輯:李文 責任編輯:李娟
    權威發布
  •  “我的寧夏”政務App上線“一鍵挪
  •  寧夏A級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92.93萬
  •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金山產區亮相中
  •  完善產業鏈條讓更多游客“打卡”
  •  10月12日起,銀川市區內36處重點
  • 便民信息
    精彩圖片
    踏秋賞紅葉 醉美賀蘭山
    踏秋賞紅葉 醉美賀蘭山
    寧夏:層林盡染秋意濃
    寧夏:層林盡染秋意濃
    寧夏人物
  •  李玉蘭:山區孩子的“啟明星”
  •  馮永新:奔跑在鄉村振興幸福大道
  •  孫靜:鐵面柔情解紛擾
  •  張克智:發揮余熱,講好治沙故事
  •  李向成:當好鄉村振興“領頭雁”
  • 寧夏財經網版權所有 寧ICP備2021002495號-2
    地址:寧夏銀川市中山南街寧夏報業集團商務信息大廈1202室 郵箱:nx_cjw@163.com 電話:0951—6072963
    欧宝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