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ow86i"></nav>
  • <nav id="ow86i"></nav><menu id="ow86i"></menu>
    <menu id="ow86i"></menu>
    <menu id="ow86i"></menu>
  •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財經首頁 > 寧夏人物
    馬立軍:“這兩年要讓通城村變個大模樣!”
    時間:2022-08-04  來源:石嘴山日報
      個人檔案
      馬立軍,男,回族,1963年出生,199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平羅縣人大常委會派駐平羅縣通伏鄉通城村第一書記,任期兩年。
      駐村感悟
      我長期在鄉鎮、農業農村部門工作,對農民有深厚的感情。擔任通城村駐村第一書記對我來說,就像魚兒回到了水中,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駐村一年來,我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抓黨建強隊伍,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在建強村“兩委”班子帶好黨員隊伍上下功夫,建立了一支團結務實、干事擔當的黨員干部隊伍;二是堅持心系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從群眾最期盼的事情入手,真心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讓服務有溫度,駐村有收獲,陣地更聚人心;三是理清發展思路,結合通城村實際,我把培育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工作重心,找準發展優勢,挖掘有利于村集體、合作社、村民共同發展的“三贏”模式,實現了村集體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雙豐收。
      2023年10月1日,是馬立軍60歲的生日。
      和新中國同一天生日,一直是馬立軍的驕傲。所以他從沒給自己過過生日,因為他更享受普天同慶為祖國慶生的喜悅。
      然而,從不過生日的馬立軍,卻在2021年悄悄給自己準備60歲的生日禮物——要在自己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兩年間,讓所駐守的通城村變個大模樣。
      這也是他送給自己的退休禮物——要將根扎在這里,將情灑在這里,將工作履歷中的最后兩載光陰,深深鐫刻在這里。
      “給通城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2021年7月,聽說平羅縣人大常委會選派來通城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人選是馬立軍,在通城村干了16年村主任、25年村黨支部書記,2020年卸任后又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馬義笑了:“他可是老朋友了!”
      原來,1995年到2007年,馬立軍擔任寶豐鎮鎮關村黨支部書記時,兩人就沒少打交道;2015年馬立軍擔任平羅縣農牧局局長,正趕上脫貧攻堅關鍵幾年,下村幫扶更是常事。
      “這是個愛農村,懂農業,會經營,有經驗,有思路,有人脈的人,他來咱通城村,村里準得大變樣!”馬義篤定地說。
      事實上,正如馬義所預期的一樣,馬立軍“赴任”一年來,通城村“里子”“面子”都發生了大變化:
      通城村變美了——新建的280平方米標準化便民服務室落成,嶄新的辦公桌椅、電腦等設備讓服務群眾的能力顯著提升;內容豐富的宣傳欄、文化長廊,硬化一新的休閑文化廣場,成為村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昔日因年久失修、破損嚴重而被村民戲稱為“雞窩坑”的三、四、五隊中心道路煥然一新;路兩旁的裸露土地種上了各種果樹,圍上了整齊劃一的白色木柵欄,清新的文明村貌讓人眼前一亮。
      通城村變富了——開展的稻草打捆收儲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實現了村集體、農戶雙贏,2021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余萬元;22座高標準日光溫室、1座新品種展示中心如期竣工,即將投入使用,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將變成現實;全村90%的人都買了農村養老保險,許多村民還在平羅、銀川買了樓房。
      通城村出名了——依托萬畝綠色富硒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全市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設在通城村,擦亮了通城村“稻漁”品牌,提升了通城村“特色稻香文化旅游”影響力;2021年年底通城村黨支部晉升為五星級黨組織,2022年又成功摘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國字號榮譽。
      這些變化,得益于通城村班子齊心、凝聚力強的黨組織戰斗堡壘。
      “選派駐村第一書記,一個很重要的出發點就是幫助抓班子、帶隊伍、建制度,努力把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這也是我駐村后為自己確定的首要任務。”馬立軍說道。
      為此,馬立軍充分發揮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找準職責定位,與村“兩委”協調配合,既主動擔當,又不包辦代替,齊心協力建強通城村黨組織。
      在為民辦事服務中,他注意調動村“兩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村黨組織和村干部推到前臺,增強他們干事創業的信心,樹立他們在群眾中的威信;
      在政治生活中,他把“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堅持好、完善好的同時,創新開展“隊長課堂”,激發黨員隊伍活力,提升學習實效;
      在開展鄉村治理中,他協助村“兩委”進一步完善村級管理規章制度,嚴格議事決策程序,提高村務決策透明度和群眾參與度,基層治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施行下來,通城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了,干部群眾的精氣神也提振了,通城村找準了發展路子,確立了奮斗目標,一改舊日風貌,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
      “一年四季,車水馬龍,一定會實現”
      剛到通城村“走馬上任”時,馬立軍就拍著胸脯向村“兩委”及村民代表鄭重承諾:“在我駐村的這兩年里,一定讓通城村變個大模樣!”
      為了兌現承諾,馬立軍日思夜想著通城村的發展大計。“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主業就是‘謀’,結合村子實際謀方向,謀出路,謀項目。”
      通城村地處通伏鄉北側,遠離縣城和交通干道,有村民541戶1501人,轄8個村民小組,全村農業勞動力900多人,耕地面積1.23萬畝,是一個典型的“不靠城、不靠路”的邊遠村。
      “通城村沒什么資源,就是地多點,增收渠道少。我們是通伏鄉最早開展土地流轉的,成立了土地信用合作社,將大部分地收回,連片發包,承包給種植大戶。種植大戶周生林的萬畝綠色富硒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就是這么來的。目前全村90%的土地全部流轉,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每人每年凈收入5000元。”馬義說道。
      然而,土地流轉、解放勞動力的弊端也相繼產生。村里的年輕人全都出去打工了,大部分人在平羅縣城買了房子,村里只剩下些老年人。通城村變成了“空心村”。
      沒人氣怎么辦?靠產業把人引回來!
      缺資金怎么辦?招商!招能夠支撐產業、帶動人氣的龍頭企業!
      發展什么產業呢?傳統農業種植水稻顯然不行。眼下平羅縣實施水權改革,水資源逐步匱乏,水稻實現不了優質優價,必須另謀出路,避開用水矛盾。
      “依托土地資源優勢,實施四季節能日光溫室項目——配套溫室果蔬種植發展冷鏈物流——抓住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時機開展鄉村治理——積極打造自治區黃河流域生態旅游示范點、市級衛生健康村、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經過馬立軍與村“兩委”認真謀劃,一環套一環的通城村發展藍圖繪制出爐。
      很快,爭取中央財政銜接鄉村振興補助資金675.33萬元,總占地73.87畝的22座高標準日光溫室、1座新品種展示中心分兩期施工;爭取平羅縣農業農村局面源污染項目資金465萬元,排水溝砌護,水體凈化,土壤修復順利實施;爭取平羅縣交通局道路硬化項目資金300萬元,鋪設瀝青油面2.7公里;冷鏈物流項目進入設計階段;2022年6月7日,通城村成功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謀劃正一項項變為現實。
      “接下來,我們就要建老飯桌,開展好農村留守老人的為老服務;同時辦民宿,產業興旺了,村子環境好了,人自然就來了。到時候,一年四季,車水馬龍,一定會實現。”馬立軍信心滿滿地說。
      駐村一年來,在馬立軍的謀劃與推動下,村干部把“嘴上說的,會上定的,紙上寫的”全部轉化為實際行動,聽真話、察真情,找問題、解難題,謀產業、促發展,下足了“繡花功夫”。通城村也收獲了“一降一升”兩種變化:反映問題的數量逐月下降,群眾滿意度逐月提升。
      如今的通城村支部強,人才聚,產業興,村子旺。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繪制著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記者手記駐村駐心實干為民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不知不覺間,以劉剛、吳靜、馬立軍等為代表的駐村第一書記已經駐村一年時間了。一年來,他們跑項目爭資金、走家串戶為群眾解難題、幫助建強基層黨組織……從“陌生人”變成群眾信賴的“貼心人”,真正由“駐村”到“駐心”。
      事非經過不知難。駐村工作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要想干好、干到群眾心坎里實屬不易;“第一書記”不只是一個稱謂,更是一份責任和使命;“第一書記”也不是混兩年日子就行了,要做一名實干家,俯下身子,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擼袖實干。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寧夏要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目的是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第一書記”既是鄉村振興的“尖兵”,也是黨的形象在基層的具體體現。在長達數月的采訪中,我們欣喜地看到,駐村第一書記緊貼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真心誠意幫助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解難題,在老百姓的柴米油鹽中實現人生價值,擔負起了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時代各有不同,初心一脈相承。本報將持續關注駐村第一書記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跑贏鄉村振興第一棒賽程上,接力繪就鄉村全面振興美好畫卷的新作為新篇章。記者張宇強朱玉浩張芳霞徐波劉宵華米振卿文/圖
    編輯:李文 責任編輯:李娟
    權威發布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
  •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寧夏高標準農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進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
  • 便民信息
    精彩圖片
    賞荷正當時
    賞荷正當時
    城南有座大雁湖
    城南有座大雁湖
    寧夏人物
  •  馬立軍:“這兩年要讓通城村變個
  •  沈富裕:巧解富民村"富裕"密碼
  •  李秀廣:做電力科研路上的追光者
  •  陳曉燕:致富枸杞別樣紅
  •  周莉:讓更多企業扎根永寧這片沃
  • 寧夏財經網版權所有 寧ICP備2021002495號-2
    地址:寧夏銀川市中山南街寧夏報業集團商務信息大廈1202室 郵箱:nx_cjw@163.com 電話:0951—6072963
    欧宝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