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ow86i"></nav>
  • <nav id="ow86i"></nav><menu id="ow86i"></menu>
    <menu id="ow86i"></menu>
    <menu id="ow86i"></menu>
  •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財經首頁 > 寧夏人物
    巡護員張萬東:用腳步丈量對長城的愛
    時間:2022-08-04  來源:銀川日報
      張萬東。本報記者劉旭卓攝
      明長城—哨墩子烽火臺。本報記者李振文攝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銀川段的建設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銀川境內有90余公里長城遺址,這些遺址的保護,離不開國家文管部門,離不開文保專家,也離不開一個個長城巡護員。長城巡護員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長城的長度,也丈量著他們對文物的深愛。家住興慶區橫城花園小區的張萬東,就是銀川眾多長城巡護員中的一名。
      和長城結緣
      55歲的張萬東祖籍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很小的時候,他就見過家鄉的長城,對長城最初的印象,就是一條長長的土墻,“很好玩”。
      1987年,20歲的張萬東從定邊縣來到如今的橫城。“我剛來的時候,橫城這塊還沒有樹林、草地,是一片大荒灘,到處是沙地,風一刮起來,就是沙塵暴。”他說,那時候在黃河邊見到的長城,和老家的沒什么兩樣,都是土墻,邊上經常有人放羊,大家都習以為常,沒覺得有什么特別。
      之所以成為長城巡護員,還有一段故事。“我剛來的時候,這邊的陶林園藝場建了一大片果園,后來我就承包了一些。”張萬東說,自己承包的那片果園,正好就在如今哨墩子烽火臺遺址的旁邊。上世紀90年代,他想在果園里建座房子,用作看護果園之用,選址的時候,他看哨墩子烽火臺旁邊的一塊地比較平,所以就想將房子建在那里。“當時磚都拉好了,快要挖地基的時候,被范主任給攔住了。”張萬東口中的范主任,就是如今興慶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范毅強,當時他還是興慶區文物普查員。
      張萬東說,范毅強給他講了很多文物保護知識,他也就接受了,將房子改建到了別處。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張萬東成為了長城巡護員。20多年間,他行走在家門口一帶的長城,主要巡護從小龍頭到水洞溝以東至靈武界的一段,共10公里左右。巡護時,他主要查看長城有無人為或者自然損壞的情況,如發現人為破壞行為,及時勸離;同進也會修補一些破損的圍網。并將這些巡查情況及時上報文保部門。
      家住長城邊
      說起早年間長城遺址的破壞,張萬東很是痛心。“上世紀80年代,包括更早時期,許多人會挖長城墻體,取土蓋房子。”他說,因為黃河東岸附近幾乎全是沙地,不適宜蓋房,而長城上的黃土正是蓋房的好材料,所以許多人就取長城遺址上的土來蓋房子,這在當時對長城的破壞是很嚴重的。“很多高墻慢慢地就變低,甚至消失不見了”。
      張萬東說,除了取土的破壞外,后來他在巡查的過程中,還發現許多越野摩托車,也對長城破壞很嚴重。“我就碰到過一次越野摩托車上長城的事。”他說,因為長城墻體也不高,當時也沒有圍網,所以越野摩托車很輕松就上去了,而且他們也不知道那是長城遺址,所以在我勸說時還不以為然。張萬東最終和那幾位騎摩托車的小伙子吵了一架,最終他們才離開長城。
      “這幾年好多了,長城遺址旁立了界碑,也拉了圍網,人們一看就知道是文物,也就不過去了。”張萬東說,由于長城保護的宣傳,以及全社會對文物保護的重視,現在幾乎沒有破壞文物的行為了。他指著橫城家園小區后邊的長城遺址說,前幾天有幾個游客開車來這里游玩,越過圍網進了保護區,張萬東上去講了長城遺址保護,那幾位游客也很配合地離開了。
      在張萬東家附近的五虎墩長城遺址旁,原本有一條公路得橫穿長城而過,為了保護長城,所以挖了隧道穿行。張萬東說,現在全社會保護長城的意識加強了,這是很好的事。
      “活”起來的長城
      張萬東說,他是親眼看著橫城這一帶從不毛之地一點點變成綠洲的,所以他對這里充滿了深厚的感情。而且這些年來的發展,也讓他看到了旅游給自己、以及周邊百姓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以前環境不好,氣候自然也不好,全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生活就別提多難了。”張萬東說,你看現在,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如今這里已是綠樹成蔭,黃河沿岸是一個接一個的公園、一個接一個的景區。他笑著說,以前我們的果園,無人問津,現在果子成熟了,游客也多了,出售給來來往往的游客,也是一份不錯的收入。
      而對于住在長城邊的人來說,還有一個更好的消息,按照規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寧夏段)明長城橫城至花馬池(銀川段)文化旅游廊道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即將實施,沿著長城遺址,將建成觀景臺、景觀長廊,以及停車場等配套設施。
      最初聽到這個消息時,張萬東很高興,他笑著說,國家實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寧夏段)的建設,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一方面,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通過建設國家文化公園,長城遺址便能長久、持續地保護下去,讓更多人的人,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都了解我們燦爛的文化,另一方面,建了文化公園,長城遺址這個“沉寂”的文物,就會“活”起來了,張萬東想象著公園建成的那一天,他滿臉期待地說,長城在銀川,一定會展現出不一樣的風采。  記者 劉旭卓
    編輯:李文 責任編輯:李娟
    權威發布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
  •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寧夏高標準農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進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
  • 便民信息
    精彩圖片
    賞荷正當時
    賞荷正當時
    城南有座大雁湖
    城南有座大雁湖
    寧夏人物
  •  沈富裕:巧解富民村"富裕"密碼
  •  李秀廣:做電力科研路上的追光者
  •  陳曉燕:致富枸杞別樣紅
  •  周莉:讓更多企業扎根永寧這片沃
  •  “科特派”何淑梅:致富不忘鄉親
  • 寧夏財經網版權所有 寧ICP備2021002495號-2
    地址:寧夏銀川市中山南街寧夏報業集團商務信息大廈1202室 郵箱:nx_cjw@163.com 電話:0951—6072963
    欧宝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