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寧鎮占地130畝的羊場。
吳楠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這片曾經的干沙灘如今已經變成了產業興旺的金沙灘。這片神奇的土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青年女性新農人吳楠就是其中一位。85后的吳楠是一位返鄉大學生,也是土生土長的銀川女孩,受其父輩影響扎根閩寧鎮,當起了帶領移民致富的“領頭雁”,也為振興鄉村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讓新型養殖方式“植入”移民搬遷村
在閩寧鎮原隆村和園藝村,有一個養殖場,不僅可以節約土地資源,收益見效還很快,這就是光伏養殖場。所謂光伏養殖場,就是利用光伏板下的土地空間資源進行養殖。光伏養殖場的出現,可謂很大程度上調動起了農戶養殖的積極性。
吳楠告訴記者,原隆村和園藝村自搬遷以來,受土地、自然條件等因素限制,大部分移民群眾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季節性務工,收入的穩定性相對較低,部分“五零”、“六零”家庭和“三類”家庭的勞動力得不到完全釋放。
針對這一問題,原隆村和園藝村村支部經過考察論證,發現村里的移民群眾歷來就有養殖肉羊的傳統和經驗,相對于發展其他產業來說,養羊風險低、見效快,群眾的積極性高、認可度高。于是村上就巧用光伏土地資源,通過爭取項目支持、社會捐助和村集體自籌等形式,打造了園藝村光伏養殖示范園區,在光伏板下面規劃建設羊舍,優先安排一些發展能力弱、收入相對低的家庭進入園區養殖。
瞅準了這一機會的吳楠,辭去了原本穩定的工作,捐資十幾萬元,為農戶引進了多胎母羊。“當時為鼓勵農戶養殖,能在短期內見到效益,專門給農戶提供的都是一次可以生六胞胎的母羊。”吳楠告訴記者,她是家中的老大,從小印象中就是跟隨父親不停地創業,各種農活都會干,對土地、農活了解頗多。正是擁有這樣的經歷,吳楠才會選擇在閩寧鎮創業、發展,“閩寧鎮的土地濕度低,特別適合搞養殖!”在吳楠眼里,光伏板+養殖+移民群眾獨有的養殖經驗,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帶領更多農戶科學養殖共赴致富之路
在閩寧鎮園藝村,吳楠的羊場占地130畝,養殖數量超過1萬只。對此,吳楠很自豪,因為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打造的光伏羊場這條致富之路將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進來。
在園藝村取得成功后,吳楠準備進駐原隆村。“進駐原隆村想再養殖近2000只羊,讓光伏養羊帶動、引領更多的農戶加入。”采訪中吳楠告訴記者,她2014年開始建設羊場,當時她28歲,現在她已經為人妻,為人母,8年的創業經歷中,她深知自己產業的進步不僅要體現在自己的經驗、模式上,而是要影響和帶動更多的農戶,學會科學養殖、健康養殖。對此,吳楠專門給養羊農戶免費提供消毒設備和僅供羊食用的微量元素舔磚,并提供以高于市場價包銷羊只等等相關服務項目。
為鼓勵更多農戶參與,原隆村村支部發揮社會幫扶和村集體資源優勢,調動養殖戶積極性,預計在光伏板下面規劃建設羊舍100棟,凡進入園區養殖的一般農戶配備2只基礎母羊,為“三類人群”提供5只基礎母羊。同時為養殖園區的移民群眾提供金融支持,用村集體資金作為風險補償金,農戶擴大養殖規模的可獲得10萬元~20萬元貸款,對信用良好的養殖戶,村集體進行為期2年的貸款補貼,第一年補貼50%,第二年補貼25%,以解決養殖戶資金需求。
拓寬農戶收益渠道羊糞也有銷路
吳楠建設光伏羊場至今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她羊場的羊肉銷路分布廣泛:內蒙古、成都、新疆、河南,還有福建廈門都有。在藍天的映照下,整齊排列的光伏板泛起深邃的藍色,把金黃色的沙灘地襯托得格外清新。
吳楠告訴記者,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閩寧鎮的農戶們思想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除了利用閑暇時間打零工,飼養羊也是奔小康的捷徑之路。吳楠想把這一模式,更好地“復制”到閩寧鎮原隆村,目前已有了初步計劃。
經過與原隆村村支部商議,計劃在原隆村通過集中式管理、分戶式養殖,帶動100戶家庭戶均增收2.5萬元,實現產業到戶到人,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這樣不僅破解了產業與群眾利益聯結不高的問題。同時,該項目完全由移民家庭自主經營,群眾與產業發展效益直接掛鉤,群眾的參與度會更高。此外還可以有效拓寬群眾的收入渠道,每個羊舍養殖50~70只羊,可成為家庭的支柱產業,實現年收入2.5~3萬元,讓移民群眾的脫貧成果更可持續。另外,通過該項目還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長期以來,移民群眾從土地上獲取收益有限且造成光伏板下的土地資源浪費,還可以很好地帶動產業互補,原隆村周邊種植了大量的釀酒葡萄、紅樹莓、設施大棚等,羊舍產生的糞便還可以直接保障種植企業的用肥需求,如此一來,每年又可為群眾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不忘閩寧山海深情讓“寧楠鮮”入情入味
吳楠告訴記者,她今天的一切其實都得感謝自己的父親。“若不是父親的‘專制’,或許今天的吳楠就是另外一種人生。”吳楠很有感觸地說,從小全家舉家跟隨父親創業,從爺爺輩到父親輩,家族養殖業幾乎從未間斷過。直至大學畢業后,吳楠的父親仍在影響著她,“起初是他要搞養殖,現在卻反了過來,他將我領進門,成了我搞養殖,他卻成了我養殖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吳楠說,等她察覺這一切時,父親對她說,你想干就往好干,我就把羊給你操心好。這句簡短、質樸的話語,讓吳楠的內心“破防”了。“或許這件惠及農民、振興鄉村的事業,不僅僅承載著父親的心愿,更是作為一位農村青年不忘初心的體現。”現在的吳楠只想一心一意將光伏養羊技術逐步提升,讓其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并被大眾所喜愛。
除了擴大規模,吳楠未來還要延伸她的產業項目,除了羊肉精切割還要做預制食品,并實現羊肉品質追溯功能,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讓自己的“寧楠鮮”品牌領先全國。對于飼養技術優良的農戶的羊,她要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讓農戶掙到錢,嘗到甜頭,讓養羊的技術也隨之提升,繼而來保證羊肉的品質不斷提升檔次。
與此同時,吳楠不忘閩寧山海情,對于銷往福建的羊肉,她還用心地在其產品包裝上講述著,以“山海相隔不以為遠,以羊為媒近在咫尺”為主題的“寧楠鮮”品牌故事。 記者寇莉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