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ow86i"></nav>
  • <nav id="ow86i"></nav><menu id="ow86i"></menu>
    <menu id="ow86i"></menu>
    <menu id="ow86i"></menu>
  •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財經首頁 > 寧夏要聞
    節水潤良田 增效又富民
    時間:2022-09-22  來源:中衛日報
      “今年,我種植的小麥畝產都在800斤以上,每畝能賣1000多元,這都是節水灌溉帶來的好處。”聊起今年的小麥收成,東園鎮趙橋村村民李愛全高興地說,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的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沙坡頭區是種糧大區,為了破解糧與水的矛盾,區里鼓勵農民采用滴灌、噴灌等農業節水技術。全面執行農業新水價、落實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累計建成高效節水農業36.22萬畝,2021年沿黃各渠實引水量較計劃控制引水量少引9875萬立方米。
      節水賬連著增收賬。“現在澆地,省水省工,心里有底。”李愛全說,沙坡頭區的農技干部就像“田保姆”,為他提供了節水品種、綠色化肥、機械化收儲等一條龍服務,每畝地成本減少300多元。
      為了分好“水蛋糕”,沙坡頭區組織專班編制水資源配置規劃,全面摸排工業、農業、畜禽養殖業用水現狀,精準核定配水取水用水定額,核定引黃農業灌溉面積63.53萬畝、確權單元1455個,確權水量2.698億立方米,畝均定額425立方米。
      平整土地、連通溝渠、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近年來,沙坡頭區農業從大水漫灌到高效節水,生產方式不斷走向集約,“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已經連成了片。
      在用水權改革政策引導下,一大批節水技術得到廣泛運用,讓農業產業煥發了生機。走進東園鎮美利村,溫室大棚科技范兒十足。“打開水肥一體機,營養套餐直接‘喂’到根須處,西紅柿苗長得旺,用水比過去少了一半左右,一座棚毛收入有1萬多元。”村民劉澤軍說,大水漫灌不行了,必須要走節水的路子。
      通過推廣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減少灌溉次數;安裝滴灌設備,減少用水量……多年來,從大水澆地到為作物打“點滴”,劉澤軍算了兩本賬:先算節水賬,一畝地用水量降到300立方米左右,200多畝地每年能省水1萬多立方米;再算增收賬,水肥一體,一畝小番茄大棚節省成本200多元,純收益上千元。
      今年,沙坡頭區堅持“水到田頭、人到地頭”,主動加強與鄉鎮、村組、用水合作組織的溝通協調,點對點、面對面協商解決供用水矛盾,以工程管護標準化、斗口計量精準化、水量調度科學化和供水服務精細化,推動灌區管理規范化、標準化,贏得了灌區群眾的廣泛理解和支持。
      同時,沙坡頭區建立健全水資源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壓緊壓實工業企業“水務經理+水管員”、農業用水“鄉鎮用水合作社+村委會+用水小組”動態監管責任,投資167萬元加快建設水資源監測預警平臺,分行業分水源落實紅黃綠三級動態管控預警及超計劃、超許可取用水單位累進加價水費和3倍水資源稅制度,切實守住預警管控紅線,實現“有多少湯泡多少饃”。全媒體記者 吳小龍
    編輯:李文 責任編輯:李娟
    權威發布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寧
  •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 寧夏回族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工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 《自治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
  • 便民信息
    精彩圖片
    黃河兩岸繪綠洲
    黃河兩岸繪綠洲
    高山峽谷 黃河牛首山相依交融
    高山峽谷 黃河牛首山相依交融
    寧夏人物
  •  吳楠:當起領頭雁助力鄉村振興
  •  非遺傳承人郝延強: 賦予賀蘭石靈
  •  非凡十年 成長|杜多利:見證水管
  •  劉世友:文物保護永遠在路上
  •  寇啟芳帶領寧夏灘羊種業走向全國
  • 寧夏財經網版權所有 寧ICP備2021002495號-2
    地址:寧夏銀川市中山南街寧夏報業集團商務信息大廈1202室 郵箱:nx_cjw@163.com 電話:0951—6072963
    欧宝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