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9月13日,記者從中寧縣城沿京拉線驅車30分鐘,行至昔日被人稱為“黃土窩”的大戰場鎮石喇叭村,干凈整潔的巷道、煥然一新的“網紅村”……用村民李戰陸的話說,便是“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里的這個變化,都是村黨支部這個“火車頭”的功勞。
自1983年大戰場地區作為移民吊莊開始建設、2000年移交屬地管理以來,中寧縣加大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經濟建設步伐加快。2012年,大戰場鄉撤鄉設鎮。目前,大戰場鎮已成為中寧縣最大的揚黃灌區、最大的勞務輸出鎮和周邊最大的農產品、畜產品集散中心。
“作為一個吊莊移民鎮,大戰場鎮從最初只有從原固原縣、西吉縣等地搬遷過來的移民戶發展到現在周邊14個省(區)的群眾一起生活,在他們的辛勤勞作下,昔日的戈壁荒灘成為如今土地肥沃、林網縱橫的鄉村樂園。”大戰場鎮黨委書記李亮說,全鎮以農、畜、林業為發展主線,以枸杞、紅棗、蘋果等為主的特色產業讓群眾徹底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節奏,面對務工就業增收等難題,大戰場鎮以發展“網紅經濟”為切口,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重點任務,通過摸清家底、組建隊伍、提質增效的“三步工作法”,探索建立“網紅黨支部”,不斷擴大黨在新興領域的凝聚力。
“我鎮外來群眾多,他們走南闖北、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比較快。加之有遠近聞名的牛羊、糧食等6個交易市場,群眾在農閑之際,嘗試利用新媒體直播銷售枸杞、牛羊肉等農副產品增加收入。”李亮說,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實體店租金變高,許多商戶轉戰線上,大戰場鎮迅速涌現出一大波網絡主播。
為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重點,今年上半年,大戰場鎮在石喇叭村打造了電商孵化中心,借助該陣地成立了大戰場鎮網紅黨支部,聚焦破除產業發展桎梏、拓寬移民增收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三大目標,堅持黨建引領,常態化組織開展直播活動,并將其與黨員教育管理、人居環境整治、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不斷充實新業態黨建內容,發揮黨支部引導、規范、服務作用,促使網紅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更多網紅助力鄉村振興。
“2018年以前我還是低保戶,從手機里看到抖音、快手直播,我開始嘗試學習直播帶貨,帶動我們村的枸杞及其他農副產品銷售。如今年收入40萬元以上。”李戰陸說。目前,大戰場鎮共有各平臺主播33人,其中黨員3人,粉絲量1萬人以上的21人。
“網紅黨支部采取‘主播+陪播’‘書記+群眾’等直播模式,‘上連’企業商戶,‘下接’農村農戶,打造集直播基地、電商孵化、產品倉儲中心等于一體的網紅聚集地,引導鎮域范圍內的無職黨員、農民、手工藝人、個體商戶、創新創業團隊等走進直播間,著力突破傳統產業界限,激發新興產業活力,努力用基層黨建的‘金鑰匙’開啟鄉村振興‘幸福門’。”李亮說。全媒體記者 梁旭強 譚勛澤 |